和順租車-北汽版薩博上路在即
9月28日,在北汽集團更名暨北汽股份成立一周年慶典上現(xiàn)身的徐和誼一臉倦容。
按照計劃,基于薩博9-5平臺的北汽中高端轎車C70G將在11月底下線。這對北汽而言是里程碑式的成績。但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要的不是一兩款新車撐起的未來,北汽需要自己造血。
此前不久,徐和誼透露,北汽正在和國際上的“某公司”謀劃成立合資研發(fā)團隊,希望能擁有像上汽泛亞一樣高水平的、能拿得出像樣產品、成為自主品牌堅強后盾的研發(fā)團隊。
在北汽股份成立一周年慶典上,北汽集團公關總監(jiān)鄭剛也確認,“北汽將在海外建立聯(lián)合研發(fā)機構,第一家在意大利”。
與此同時,被業(yè)界關注的轎車生產資質問題也將進入解決階段,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林逸日前對本報記者表示,10月份,國家相關部委就將到北汽進行資質審查,最快將在年底獲得轎車生產許可證明。
徐和誼的憂慮
“我們想找一個在國際上能排到前幾位的、專業(yè)進行工程技術方面的大牌公司合作,腳踏實地地搞研發(fā),來解決我們未來體系能力的問題。”徐和誼毫不掩飾對自主研發(fā)技術的極度渴求。
北汽方面并未透露聯(lián)合研發(fā)機構的合作對象。但在去年年底,北汽高層曾向本報記者確認,正在參與競購陷于財政危機的意大利汽車設計公司Pininfarina(賓尼法利納,簡稱“賓法”)。據(jù)悉,將于年底下線的北汽首款自主品牌中高級車型C70G的外觀設計正是出自賓法之手。
在外界眼里,準備迎接首款自主品牌下線的北汽應該意氣風發(fā)。但徐和誼的心情卻并不輕松,和所有在中高端起步的自主品牌的車企一樣,北汽面臨著后續(xù)技術上持續(xù)造血的問題。
2009年年底,當時的北汽控股完成了對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相關知識產權的收購,所得資產包括“322”,即三個整車平臺,其中包括現(xiàn)款薩博9-5、9-3等三個主力車型、兩個系列的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及兩款變速箱。
盡管如此,北汽未來可能面臨的“技術空心化”仍讓徐和誼不敢過于樂觀。
據(jù)悉,由于北汽收購的是老款薩博9-5的平臺,因此,在自主品牌C70G的開發(fā)中,“除了對薩博9-5整個底盤和動力總成是完全保留外,其余的整車設計完全重新來過,包括車身的造型改變、結構調整以及電子技術、安全設備的配置等。”
接近北汽內部的人士透露,自研發(fā)團隊成立至今,C70G已幾易其稿,在徐和誼看來,總是不夠滿意,無法達到其所設定的體現(xiàn)濃重“皇城”味道的高品質轎車形象。
打造自主品牌的難處,徐和誼如今深有體會,要打造一個起步高端的自主品牌更是難上加難。
徐和誼將北汽的最佳借鑒對象鎖定在了上汽旗下的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這家由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各出資50%成立的研發(fā)公司,不僅為上海通用研發(fā)后續(xù)車型,還成為上汽旗下自主品牌榮威(微博)的研發(fā)平臺,上汽也借助泛亞進入了完全自主開發(fā)階段。
不過北汽目前缺乏類似上海通用可以共享技術的合資平臺。因此,“合資研發(fā)團隊”被確定為北汽下一步必行的策略。
事實上,北汽并非沒有自己的研發(fā)力量。北汽的研發(fā)總部將在年底落成,這座緊鄰首都機場,號稱是“第四號航站樓T4”的建筑將承擔北汽未來研發(fā)孵化器的重任。為此,北汽不斷招賢納士,包括現(xiàn)任北汽研究總院院長顧鐳在內的諸多工業(yè)設計界海歸都被預先收納。不過今年以來,多位設計人員的出走也使業(yè)界對北汽研究總院的人才儲備多了幾分擔憂。
讓徐和誼憂慮的另一個方面是當前國內自主品牌面臨的困局。“今年自主品牌下降得很厲害,這是長期以來低端起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在徐和誼看來,“底子太薄”的軟肋決定了自主品牌面臨的困境也將是短期內不可能突破的,而身為其中一員,北汽的危機感從未消失。
C70G的壓力
“11月30日,北汽C70G將在順義的中高端自主品牌基地正式下線”,徐和誼日前再次確認了這一時間表。這是從汪大總到北汽集團北京分公司經(jīng)理陳磊在內都立下了軍令狀必須達成的任務。
據(jù)悉,今年8月,C70G的首款工程樣車已經(jīng)點火成功。目前,適應性試驗已經(jīng)做完。計劃將于明年4、5月份下線的C60也已在試驗過程中。
不過,微妙的是,自主品牌的時間重心已經(jīng)有所后移。面對業(yè)界不斷傳出北汽自主品牌時間表將推遲的說法,徐和誼的態(tài)度也很明確,“為了保證每一個產品達到最高質量標準,我們寧可慢一點,寧可重做,也要做出一個能和北汽身份實力相符、起步就是中高端水平的自主品牌轎車”。
而不久前,關于C70G即將上市而北汽仍未獲得生產自主品牌轎車牌照的報道,也為北汽自主品牌車型能否如期推向市場再次畫上問號。
對此,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林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轎車資質,10月份國家部委就會來審查資質,在工廠建好、產品生產出來后再申請轎車資質并無違反常規(guī)之處。”
北汽等待的不僅是自主品牌生產的資質,其股份公司上市的資質同樣需要跨越三年盈利的時間門檻。而作為最后一個涉足自主品牌的國有車企集團,北汽一開始就在趕進程,并創(chuàng)下了“6月生產基地落成,11月首款自主品牌新車下線”的“北汽速度”。
最新披露的進程顯示,北汽在順義的自主品牌中高端基地已經(jīng)在9月30日完成了沖壓中心施工,1月30日將完成總裝車間的建設工程,總裝線可以調試完畢。
去年12月份落成的株洲基地目前已實現(xiàn)日產60臺的均衡狀態(tài),而在株洲基地下線的A級轎車301的產量則取決于轎車資質取得的時間。
成果最為豐碩的是新能源項目。目前北汽已經(jīng)下線或者準備下線的自主品牌產品都已擁有新能源版本。
而對于最為糾結的自主品牌名稱問題,雖然股份公司成立已經(jīng)一年,但“名字”仍然沒有結果。據(jù)悉,北汽方面擬定了多個名稱進行公開征詢,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北京牌’應該不會中標,北汽對于使用這個品牌的顧慮還很大。”
顯然,僅剩兩個月去打磨的C70G,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